“第二套住房卖了302万元,存银行,5年定期,上浮利率10%,年利率5.225%,每年到手15.7万,比理财产品省心,我都可以退休了……”近日,一则不足300字的帖子在短短几天就被顶到了国内某人气论坛首页,由此也引发了一场关于“卖房理财”的热烈讨论。业内人士认为,这种理财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,但并不适合所有人。
算账:理财收入完胜租金
卖房理财的方式让不少市民都对自己目前的理财模式产生了动摇。市民钟女士告诉记者,她在龙江附近有一套3居室住宅,一直出租,每月的租金是5000元,但如果把这套房子出售,按现在的市价可以卖到300万元,把这300万元存银行的5年定存,现在的基准利率是4.75%,一年就可以有14.25万元的收入,即月收入11875元,比租金高了一倍都不止。
一名网友也在跟帖中表示,他也370万元卖掉了一套房子,用300万买了信托产品,收益10.8%,一年半已获收益48.6万元,如果算上利滚利,3年下来基本获利100万元。再用余下70万元投资其他理财产品,顺利的话,3年后370万元的房产加上收益共达到500万元。如果担心信托等理财产品存在风险,还可以考虑购买风险更低的国债,5.41%的年息,月收入也肯定过万。
提醒:买房、理财各有风险
虽然网友算账显示理财收入高于房租,但真要下决心卖房,不少投资者还是很纠结。南京房地产促进协会秘书长张辉认为,鲜有人愿意去尝试这样的方式,根本原因在于房产持有者对房价上涨空间都有一个较为乐观的预期,认为房子还是有较大的升值空间,可以抵抗通胀的影响。
不过,随着**调控政策的愈加严厉,新国五条的出台,房产税的渐行渐近,也让很多投资者对房产的投资价值产生动摇,转而关注其他的理财方式。
“事实上,没有哪种理财方式是没有一点风险的。”省中行的理财师表示,以银行的理财产品为例,大部分都不承诺保本,且收益率越高的风险也越高。而且,理财的关键是要跑赢通胀,卖房理财目前看来有月入超万元的收益,但从长期来看,却有可能要承担物价上涨的压力,同时损失房屋升值的收益。正如有的网友戏言:300万元10年后的购买力恐怕只能相当于如今的100万元。
上述理财师建议,究竟要不要卖房理财,其实还是要综合考量家庭、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,如果是家庭的**房产,肯定不适合卖房理财,如果持有多套房产,秉着分散投资的原则,或许可以一试。